9月22日,北京大学《创新创业大讲堂》第二期课程在北大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特邀新东方创始人、东方甄选CEO俞敏洪校友返校,以“生命的历程:现实和理想的跋涉”为主题,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出发,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情怀、理想与商业实战的精彩分享。
一、从理想主义到商业实践:俞敏洪的北大岁月与创业之路
作为北大80级英语系校友,俞敏洪首先回顾了自己在北大的求学经历。他提到,80年代的北大校园充满理想主义氛围,大家热衷于读书写诗,而他却在此时展现了独特的商业嗅觉。为了“搞钱”,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办补习班,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,吸引了大量学生,甚至导致校方自办的留学补习班门可罗雀。尽管因此受到了处分,但这却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。
俞敏洪分享了他和新东方的故事。从最初的校外办班,到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,他不仅成为了中国英语学习和留学教育的先行者,更带领新东方于2006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,成为行业典范。他幽默地提到,自己当初出去办学并非出于商业野心,而只是为了生存。但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“求生”精神,让他一步步将新东方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巨头。
二、危机中的创新与“第二曲线”
在分享环节,俞敏洪重点讲述了新东方在“双减”政策下的艰难转型。他坦承,面对市值从数百亿跌至谷底的巨大冲击,新东方并未放弃。他将这场危机视作一次“破局”的机遇,带领团队探索新的发展路径,最终推出了“东方甄选”直播平台。
他强调,危机的破局需要有反脆弱的心脏,以及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的纯粹性。他将“东方甄选”的成功归结为用“知识带货”开创了电商直播新格局,并以此证明,即使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,只要坚持超越竞争,并拥抱变化,就能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俞敏洪在演讲中金句频出,为创业者提供了多维度思考:
“不要害怕改变,即使是最令人绝望的局面,也蕴含着希望的种子。” 他鼓励创业者在逆境中保持反脆弱的心态,主动拥抱变化。
“不惜一切代价,做极致的、创新的、被消费者所喜欢的产品,是所有公司的发展的不二法门。” 他指出,企业的生存与发展,最终都取决于其能否提供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。
“不要跟风,不要跟风,任何跟风你一定会成为被风吹落的树叶。” 他直言,很多人迷信“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”,但这种盲目跟风的策略是短视且危险的。他强调“如果你想经营一家顶级餐厅,你自己最好是顶级大厨!”只有成为行业的专家,拥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“要紧盯世界科技发展,如果能够引领更好,但时时刻刻思考科技和公司的结合,才能让公司跟上时代。” 他强调了科技在商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,只有不断创新和融合,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。并以新东方做AI教育为例,讲述该如何拥抱科技,紧跟时代前言。
“痛苦的舒适区最要命。” 他指出,创业不能满足于现状,要勇于走出安逸圈,不断突破自我。
“公司上市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”他提醒大家,创业要回归本质,专注于创造价值,上市等资本运作是为目标服务的工具。
“超越竞争,如果你在竞争中用尽手段,会耗尽全部能量,所谓的圣人不争,是天下没法和你争。” 真正的强者并非通过无谓的内耗来取胜,而是凭借强大的核心能力和独特的价值,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。
三、财富自由后的理想主义与社会责任
尽管已实现财富自由,俞敏洪依然活跃在传播和教育领域。他提到,自己现在做的事情,比如去新疆旅游拍视频、与最聪明的人对谈并写成书,都是出于对理想和纯粹性的追求。他表示,“世间所有的快乐,都来自于你希望别人快乐;世间所有的痛苦,都来自于你只盼自己快乐。”他将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,为在场的青年创业者树立了榜样。
俞敏洪强调,人生最重要的,是找到自己最热爱的事业,并为之奋斗终生。他认为,创业不仅仅是设立一个公司,然后挣钱,创业是你内心热爱的外化,是通过你的努力,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!他以生动的例子阐述了这一观点:“如果你想经营一家顶级餐厅,你自己最好是顶级大厨!”在最后的问答环节,俞敏洪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深入解答。他分享了普通人应如何平衡生存与兴趣,并反驳了“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”的误区,指出盲目跟风不可取,创业者必须是行业的专家,拥有核心竞争力。他还就同学们在人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,给予了诚恳的建议。
交流结束后,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为俞敏洪颁发纪念证书,以表优秀校友对母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支持的感谢。
四、结语
本次《创新创业大讲堂》的分享,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精神指引,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创业的本质、应对风险,并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商业实践相结合。
未来,创新创业学院将继续邀请更多优秀校友,助力北大双创教育生态的持续完善。